当艺术遇见科学——“雅努斯科学思维训练营”举办第二期活动
作者:admin浏览数:2020-10-01 20:19:00
2020年9月27日,由中国科普研究所主办,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中国数字科技馆和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协办的“雅努斯科学思维训练营”之“水木讲堂”2020秋季学期清华附中营(第二期)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拉开帷幕,讲座主题是“当艺术遇见科学”。
管晓宏院士开启了第二期雅努斯科学思维训练营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双聘教授管晓宏、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王京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学生活动中心主任王田老师等嘉宾出席本次活动,活动由资深媒体人何朝霞主持。
活动开始,中国科普研究所王京春副所长首先代表主办方对各协办单位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本期活动,清华附中的老师和同学们报名更加踊跃,现场参与的人数,比第一期的80人增加了30%,达到近110人。云南德宏州陇川县民族中学、河南省淮阳中学、甘肃清水县丰望中学、江西赣州寻乌中学、江苏省徐州树德中学、四川省剑阁县剑门中学的老师和同学们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参与了本次活动。
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王京春发言
中国科学探索中心主办的“雅努斯科学思维训练营”通过邀请知名科学家走进校园,与中学生面对面探讨科学与社会话题,围绕科学与艺术、量子物理、人工智能、机器人、航天科技、行星探测、生命科学等领域开展讲座,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向更大范围的农村中学进行直播,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学习实践科学思维方法。
科学思维训练系列活动的目标,一方面是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高层次创新型青少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深刻体会“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专注倾听的清华附中同学
科学思维训练营的第二讲来自管晓宏院士,他主要从事复杂网络化系统的经济性与安全性,电力、能源、制造系统优化,网络信息安全,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等领域的研究。
管晓宏院士的人生曲折而富有传奇色彩,励志而又充满正能量。他15岁当民工,23岁通过自学考上清华大学,留美时毅然放弃优厚待遇选择回国任教;他数十年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爱国奋斗,开拓创新,在我国能源电力系统和网络信息安全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教学中让本科生参加科研,给理工科学生开设表达课。
近年来,管晓宏院士与西安音乐学院艺术学科和交响乐团合作,创办了“艺术与科学的交汇”系列音乐会,采用演奏穿插学术报告形式,以中英文两个版本,先后为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10余所高校,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省市政府专场,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校长和2017 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国际年会演出,从艺术形象思维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出发,探讨艺术与科学的关系、音乐中的科学规律,开拓创新思维。管晓宏院士担任音乐会策划和讲解,并与专业交响乐团合作演奏。
为了感谢管晓宏院士对青少年科学思维训练的大力支持,中国科普研究所特别邀请他担任“科学普及使者”,感谢他对于青少年教育、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普及做出的积极贡献!
管晓宏院士在《当艺术遇见科学》讲座中分享了艺术对科学的影响,科学对艺术的影响,分析科学与音乐共同遵循的规律,音乐旋律的数学特征,艺术与科学是如何电光火石般交汇。
管晓宏院士还与同学们分享了著名的“李约瑟命题”——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创造了辉煌成就,但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诞生在中国?“钱学森之问”——为什么现有的科教体系很难培养出大师来?对这两个问题的探讨,既适用于科学也适用于艺术。音乐曾经是数学的分支,艺术形象思维启发科学创新,科学技术进步推动艺术的发展。隐藏在优美音乐旋律中的数学物理规律,竟然同物理、天文、地质、网络、经济、社会、文学等自然、工程和社会系统中的规律一致,能够使用自然科学的定量方法研究,对艺术创作产生重要影响。
这是一场非常特别的讲座,因为有科学相伴,更有音乐相随。
管晓宏院士寓教于乐的讲座形式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探索兴趣。讲座结束后,学生们踊跃参与讨论,通过现场提问互动的方式与管教授共同探讨对科学与艺术的理解和思考。恰如管晓宏教授在本次活动中写给孩子们的寄语:“艺术与科学的交汇,促进艺术与科学的共同发展。”
踊跃提问的清华附中同学
互动环节之后,歌剧表演艺术家苏小博女士为大家带来一份惊喜,她为大家现场演唱了歌剧家普契尼的独幕歌剧《贾尼·斯基基》(Gianni Schicchi)中一首咏叹调O mio babbino caro(《啊!我亲爱的爸爸》),优美的旋律,充沛的情感,让在座的所有老师和同学们享受了一场难以忘怀的音乐盛宴。
歌剧表演艺术家苏小博女士为大家送上歌剧选段
“探索科学未知,传播科学精神!” 伴随着大家充满激情的声音,本次活动圆满落下帷幕。
活动预告:
10月16日,“雅努斯科学思维训练营”之“水木讲堂”2020秋季学期清华附中营(第三期),北京大学谢广明教授将为大家带来讲座《魅力无穷的机器人世界》,欢迎与我们一路同行!
关于中国科普研究所
中国科普研究所由中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和社会活动家高士其先生提议,经国务院批准于1980年成立。中国科普研究所是中国唯一从事科技传播和科普理论研究的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直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也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秘书处的支撑单位。
中国科普研究所致力于科学大众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研究范围包括科技传播对象、内容、渠道及机制等理论研究,公众科学素养的调查、监测和分析,科普效果评估,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的调查及理论研究,科技科普教育的理论研究,国外科技传播研究,国内外科普作品和作家研究等,承担国家历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评估等工作。
关于中国科学探索中心
中国科学探索中心是中国科普研究所的非法人学术研究机构,中心成员由来自各领域的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的研究人员组成。中心主要对异常现象和声称进行科学探索,并把探索结果无偏见地告知公众,使公众避免上当受骗。同时,中心与国际探索中心合作,在科技哲学、科学与公众、世俗人文主义、科技伦理等方面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征稿启示
中国科学探索中心微信公众号欢迎赐稿!
稿件内容以反伪破迷为核心思想,科学普及、科学文化、科技哲学、科学与公众、世俗人文主义、科技伦理等领域均可涉及,旨在将科学探索结果无偏见地告知公众,避免公众上当受骗。
稿件一经采用,将奉上稿酬。
投稿邮箱:
kpsbsh2017@163.com
中国科学探索中心
崇尚科学 反伪破迷
爱我请给我“在看”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