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雅谈】回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 有哪些投资价值可挖掘?
作者:admin浏览数:2020-08-24 08:40:50
央广网北京8月23日消息 2018年,港交所修订了《上市规则》,其中有一条是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公司上市。这个《上市规则》修订为那些寻求在香港做第二次上市的中资和国际公司设立了新的渠道。港交所《上市规则》修订生效以后,2019年11月,阿里巴巴成为第一支回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后来又陆续有京东、网易到香港二次上市。那么,这些回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具体有哪些投资价值可以挖掘?是不是值得我们投资的香饽饽?本期财富雅谈,我们就来分析这个问题。对话嘉宾——恒泰证券私人财富团队负责人王莽。
冯雅:你先给我们介绍一下,根据港交所2018年修订的《上市规则》,符合在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主要是什么样的企业?
王莽:2018年《上市规则》修订主要涉及这么几块,一个是尚没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第二是符合特定要求的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公司;第三是以大中华区作为整个业务重心的公司。
对于第三种二次上市的企业也是有具体要求的,主要是市值方面的要求。具体来讲就是公司的市值要大于400亿港币,或者说市值大于100亿港币但是最近一个财年的盈利要在10亿港币以上。
根据条件梳理下来,可能回归的中概股有十几只,是以新经济行业为主。比如互联网软件与服务,互联网零售,还有教育服务,酒店餐饮,还有生物科技等等这些行业,大概是这么一些。
其实除了港股以外,这些中国企业是可以直接在国内的资本市场上市的,比如A股的主板,上交所的科创板,还有新三板现在也在改革,这些企业也可以选择挂牌新三板。当然在香港二次上市,速度会比较快,一般来讲四五个月就可以。
而且港股现在还有所谓同股不同权的政策,对于很多科技类公司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整体来讲,在港二次上市还保留了它原来在美股的部分,同时让全球的投资者可以更多的接触到这家公司。
对于我们内地的投资者来说,其实大家是更熟悉港股市场和港股里面的这些中国企业的,像外卖、共享单车这些业态,内地投资者会比海外的机构投资者可能更加了解这种商业模式的优势。对于企业来讲,港股是一个能够同时兼容国内跟国外投资者的市场,多一个这样中外联动的市场,对于发现上市公司真正的价值会更有利一些。
冯雅:你刚才提到,中概股回归香港市场进行二次上市,对这些企业来说,能够兼容国内外的投资机会。那么对投资者来说,这些中概股有哪些投资价值和空间可以挖掘呢?
王莽:这次中概股的回归潮是以优质的新经济龙头企业为主,这类企业的回归会给港交所增加优质的稀缺标的,并且一定程度上会提高整个港股市场的流动性。
从我们当前跟很多客户的接触,包括媒体上的一些声音,都可以推测,这一轮中概股回港上市,肯定会受到追捧。大家也会想方设法参与到这一轮投资当中去,尤其是打新,这背后我理解大的背景是,像这些企业,它的产品跟服务都是中国人每天都会用到的。我们内地投资者肯定还是更青睐自己熟悉的行业,自己更熟悉的这些企业,像腾讯、阿里、京东这些,所以机会还是有的。
另外大家知道,港股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指数,一个叫恒生指数,一个叫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他们都会把在香港二次上市的这些公司纳入到指数当中去,在全球有很多的金融机构,他们是直接把资金配置于全球各地的指数型产品的。
这样的话,这些来自于全世界的资金,最终都会投入到这些被纳入指数的公司,那么能够提高这些公司在市场交易中间的活跃度和流动性。所以这里面是存在一些投资机会的。当然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讲,还是希望他更多地着眼长期,那样获利概率是更高的。
冯雅:有投资者可能关心,在美股市场上具有回港二次上市潜质或者打算回港上市的中概股,它们的股价会不会被追捧,从而存在短期的套利机会?
王莽:对于在港二次上市的这种中概股,港股跟美股是可以按比例互换的,就是按照一定的拆股的比例,进行港股、美股之间的转换,而且这种转换是双向的,也就是说,市场自发的定价机制会让他们的股价趋同,所以从发行的角度来看,港股跟美股不会有明显的价差。
从交易的角度来看,的确,港股跟美股它们属于不同的市场,参与投资的群体是不同的,在港股这里,内地投资者的参与度会更高,香港这边会吸纳很多来自内地的资金,也就有可能,中概股在香港上市以后,港股的投资者会强烈的追捧。
这样的话,短期会单边推动港股有一个价格上的升量,会产生溢价,有溢价之后就有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价差,就可以在美股跟港股之间产生套利的空间。不过这个还是要看具体的上市公司,我个人理解,如果说两个市场都是充分定价的话,不会有特别大的价差。
如果大家希望去做这一个层面的套利,这里还要给大家揭示一下风险,内地的投资者用人民币去做港股投资,会存在一定的汇率风险。因为沪港通包括我们正常的港股投资渠道,都是通过港币计价、成交的,但最后结算,你手里是通过人民币来结算的,所以这个里面会有汇率的差异,这个地方是需要大家去注意的。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