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建成4.6万5G基站,率先实现5G全覆盖,谁是背后的大赢家?
作者:admin浏览数:2020-08-18 00:14:56
今天(8月17日),在"点亮深圳,5G智慧之城"发布会上,深圳官方宣布率先实现5G独立组网(SA)全覆盖,再次展现了"深圳速度"。
据了解,截至8月14日,深圳已建成46480个5G基站,率先实现了全国、乃至全球城市5G信号的全覆盖。
4.65万个5G基站,这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可以对比着来看,韩国、美国作为世界首批5G商用国家,其5G基站数量大概在8万个左右,这意味着一个深圳就等同于半个美国或韩国。如果放到欧洲去的话,一个深圳估计就能横扫整个欧洲大陆。
不止于此,深圳在5G产业规模、5G基站和终端出货量全部位居全球第一。
那谁是这场5G军备竞赛背后的"大赢家"呢?
是深圳政府吗?
可以说,深证政府为了推动5G的发展是下了血本的,其曾经出台一项政策,提供5G网络建设政策扶持措施,每个5G基站补贴1万元奖励,降低5G运营商建设运营成本,以此来激发运营商建设5G的动力。
以4.65万个5G基站来算的话,光政府补贴就高达4亿多元,可以说深圳政府在这个竞赛中居功至为,付出了很多心血和资源支持。
那政府是大赢家吗?是,也不是。一方面5G产业的兴旺发达,哪怕只是建设产业链的兴旺(而非应用产业链的兴旺),最终也会体现在GDP上,所以政府无疑是获利的;
但另一方面,当前5G产业迟迟没有发展起来,政府设想中的5G将大大刺激传统产业变革,促进产业升级的一幕迟迟没有发生,光建设层面的兴旺带来的GDP的增长是极其有限的。因此,政府算不上大赢家。
是运营商吗?
三大运营商劳心劳力在深圳建起了全覆盖的5G网络,一方面实现了网络的升级,另一方面还得到了政府的巨额补贴,那运营商算不算最大赢家呢?
我看也不见得。
当前5G的应用还远远称不上丰富,个人应用屈指可数,而且价值有限,比如一个视频彩铃能给运营商带来多少收益呢?况且,视频彩铃不是非得5G啊。客观来说,一个4G用户给运营商带来的收益跟一个5G用户大抵是差不多的,毕竟两者的资费是完全一样的,在没有杀手级应用的情况下,用户的流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给运营商带来的收益自然也是有限的。
另一方面,行业应用出于刚刚起步阶段,很多设想中的5G场景,比如无人驾驶、5G医疗等,都仍然停留于实验室阶段,离真正商用还有很大距离,近期内很难看到突破。连应用都还没有,自然也谈不上给运营商带来多少收益。
更关键的是,运营商为了建设、运营这张赚不来收益的5G网络,可是付出了沉重的成本的,光是电费一项就够运营商喝上一壶,所以,运营商何止不是大赢家,甚至还可能是大输家。
是设备商吗?
这可能是最接近于答案的选项了。
5G对于通信设备商来说可谓是一阵苦等已久的东风,所谓苦等已久是因为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有周期的,比如大规模建2G时,设备商可以大大赚上一笔,然后2G进入正常运营阶段了,设备商就要勒紧腰带过日子,等到3G开始建设,又可以过上喝酒吃肉的好日子,等3G建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几年,设备商又要裁员、出售资产、变卖大楼来苦撑下去,到4G进入建设期,好日子又来了。
所以,这就不难理解,设备商总是最积极地推动移动网络一代接一代地升级,3G刚刚建好就开始游说建4G,4G还没有把建设投入赚回来又开始贩卖5G焦虑,于是,全世界范围内的移动通信技术的升级是越来越快,乍看上去是技术演进速度在加快,实际上是设备商的欲望在膨胀而已。
当然,5G大发展总不是坏事,高速路铺好了,载着金子的车子就来了,接下来,产业界要开始好好谋划下该如何推进5G行业应用的发展了,这才是5G这辆车上的金子啊。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