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大脑知多少?来,跟专家去科学的“海洋”转转~
作者:admin浏览数:2020-12-20 22:25:47
都说人类跟动物的区别,
在于我们有更发达的大脑。
科学家们是如何研究大脑?
脑科学主要研究的内容又是什么?
网络盛传的“枸杞 梗”是真的吗?
......
这些你了解多少?
12月10日,2020年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走进暨南大学附属中学。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解剖学家、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苏国辉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又振奋人心的主题为《自强不息,家国情怀》的科普讲座,同学们备受鼓舞。
专家介绍
苏国辉
中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发明家学会院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暨南大学 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
香港大学何冯月燕基金教授(神经科学)
中国“2011计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国 973计划 专家顾问组成员
人生目标要怎么树立?
贪玩的少年最后成了科学家
苏国辉出生于中国香港,在美国读大学和研究院,再回到香港大学工作,他在讲座中分享了自己不同人生阶段中的历程,表达自己自强不息的决心与对祖国深刻的感情。少年时代的苏国辉贪玩,认为玩比学习重要,学业成绩并不突出,对自己的未来也懵懵懂懂;到了青年时期,才意识到人生要树立目标,开始考虑未来前程,立志要做一个对家庭乃至国家都有用的人。经过努力,苏国辉迎来了人生的转折——赴美留学。苏国辉告诉学生们,“人生必须有个目标,并为之努力,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
学生时代的苏国辉(左三)
苏国辉院士现场挥毫,鼓舞同学们在追寻目标的路上要“自强不息”
回忆起自己几十年走过的历程,苏国辉院士由衷地感叹道:“一旦选择了人生目标,你就不再惧怕困难。”而他对学生们最真诚的寄语便是:“自强不息”。
追寻着目标,苏院士一如既往地开始了他的研究——神经保护、神经再生,我们一起来看看~
认识脑,保护脑,创造脑!
脑科学是什么?是指在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体等多个水平上研究神经系统的形态和功能的学科。其主要研究神经系统内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系统水平的变化过程,以及这些过程的整合作用,直至最复杂的高级功能,如学习、记忆等。
脑科学的目的是以达到了解人类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行为与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为改善人类感觉与运动效率,提高对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水平以及增进健康服务。
大脑是中枢神经中最大和最复杂的结构,也是最高部位。其中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组织中除神经元以外的另一大类细胞,占据了中枢神经系统细胞的一半体积,数量上是神经元的5-10倍,不产生电冲动,但能有丝分裂。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的神经胶质细胞主要有星形胶质细胞、雪旺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等。
神经怎么保护?如何再生?
“没有活动是健康的危机。”渔猎时代的人必须四处寻找食物,但现代生活食物随手可得,饭来张口,越来越不爱动的生活习惯,容易让大脑退化萎缩,心血管/代谢病、神经退化病、癌症等疾病也会随之而来。
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对精神疾病的预防和改善效果明显。运动因子是肌肉收缩刺激引起和调节中枢兴奋性和敏感性的物质,运动时能满足机体需要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等,能改造大脑,除了提高学习效率外,还有稳定情绪,提升注意力等多项优点。
神奇的枸杞
养肝明目、补血益气、美容养颜、软化血管......说到枸杞的功效想必大家都能脱口而出。你知道吗?对于神经的保护,枸杞子也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的。
据悉,关于枸杞的记载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称其是上品,久服轻身不老,且耐寒暑。常用于各种药食疗,如桂圆枸杞茶、枸杞红枣山楂茶、枸杞猪肝汤等。想必大家都喝过吧~
枸杞的生物学保健特性主要表现为抗氧化及抗炎症作用、抗衰老及神经保护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抗感染作用、壮阳作用、抗肿瘤作用以及其他保健作用等。
那么,功效如此丰富的枸杞是由什么成分组成的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
枸杞化学成分:
枸杞多糖(>30)枸杞糖肽
类胡萝卜素(4)
黄酮类(9)
苯丙素(6)
醌类(4)
含氮成分(8)
绿原酸(1)
其他(24)
枸杞主含成分:
枸杞多糖
类胡萝卜素
黄酮类
其中, 枸杞多糖(LBP)是枸杞中最重要的成分。枸杞多糖中95%以上的成分是糖苷复合物,主要包括葡萄糖、阿拉伯糖、甘露糖、木糖、鼠李糖和果糖等成分,还有各种多糖复合物。其他成分主要包括类胡萝卜素类、黄酮类、苯丙素类和蒽醌类等。
枸杞多糖在视网膜疾病中的健康作用机制表现为保护脑-血-眼屏障、抗氧化、免疫调节以及神经保护作用等。在肝肾疾病中,枸杞多糖亦通过抗氧化、抗炎以及神经保护等机制发挥健康效应。
枸杞子是最广为研究的一味中草药之一,用于治疗多种疾病(视网膜疾病和系统疾病),机制涉及抗氧化、抗炎和神经保护途径等,随着中药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枸杞多糖将可能是治疗视网膜疾病和全身疾病的首选药引。是不是觉得好神奇!小小一颗枸杞可是发挥着大作用。
“活动,活动,要活就要动。要生活得好,就要运动!”现场,苏国辉院士带领全体师生喊出口号,呼吁学生们多多运动,帮助缓解学习压力的同时,还能增强学习能力。并对全体师生寄予最真诚的祝福,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知识的魅力是无限的,苏院士的课堂上掌声不断,短短的一个半小时似乎还不能满足学生们的满满的求知欲,在提问环节,学生们争相向苏院士提问,争取难得的机会与科学家面对面交流,学生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
“实现目标的过程,往往比实现目标本身更有意思,更令人陶醉,要学会欣赏过程中的美。这样你就会惊喜地发现,你对生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最后,苏国辉院士对学生们寄予了殷切期望。
主办方将继续推出更多主题的活动,
敬请期待!
更多精彩,
关注穗青少年科普企鹅号
大咖科普视频源源不断
内容精彩
不容错过
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
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以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思想、传播科技知识为重点,依托中国科协的网络资源和人才智力资源,邀请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以及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各高校、科研院所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为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年龄层的青少年开展科普讲座。讲座内容以适合青少年特点,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现代科学知识为主,不仅突出知识性、科学性和通俗性,更强调趣味性和新颖性。授课形式多样,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同时,通过分享科学家的拼搏、创新的人生经历,传播科学精神,引发青少年思考。
项目开展以来,已组织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及世界科学院的欧阳自远、张景中、陈新滋、刘人怀、钟世镇、黄乃正(香港)、方滨兴、杜如虚、林浩然、叶玉如(香港)、吴硕贤、刘焕彬、徐义刚、张培震、罗锡文、苏国辉等16名院士在内的70多名科学家,走进广州11个区的360所中小学,为15万余名中小学生开展现场科普讲座370场;2020年受疫情影响,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采取线上讲座的方式开展活动,录制了17场专家讲座在网络平台上播放,并刻录1600多张讲座光碟发放到各中小学校,活动深受广大学生欢迎。
【免责声明】:相关文字图片来源于专家的ppt和网络,如有任何侵犯版权情况,请联系我们。
【记者 吴美芬】
【摄影记者 郭柯堂】
【编辑 绾霞】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