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18:30直播】吴国盛:是什么推动了科学革命?

  • 应用分类
  • 游戏分类

【今晚18:30直播】吴国盛:是什么推动了科学革命?

作者:admin浏览数:2020-12-11 14:15:52

是什么推动了科学革命?从“哥白尼革命”说开去

直播时间:2020年12月11日18:30-19:30

主讲嘉宾:吴国盛(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长聘教授、科学史系系主任)

主办方:北京大学出版社、当当、京东、天猫、北大博雅讲坛

直播合作平台:百度、微博

主讲内容

从亚里士多德到哥白尼,传统的基于主观想象的宇宙观如何演变为现代的基于数理观测的真实存在的宇宙观,这是西方科学史上的一场革命。但是,这场被称为“哥白尼革命”的科学革命背后却夹杂了众多其他因素,其中有我们所熟知的伽利略在比萨斜塔所做的两个铁球谁先落地的实验,也有哥伦布、麦哲伦等西方探险家的远航更新的大地新视野,还有文艺复兴时期一种把太阳视为上帝影像的古代神秘哲学的复兴。

可以说,虽然哥白尼的《天球运行论》主要由数学公式、图表组成,但它却吸收了新的物理学、新的空间概念和人与上帝关系的新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这些科学的、历史的、哲学的因素结合在一起,才最终孕育了西方近代科学发展与进步,最终引发了西方的工业革命。

那么,“哥白尼革命”背后那些科学的、历史的、哲学的因素,是如何共同作用于西方科学的发展?又是如何推动了后来的工业革命?反观中国,制约古代中国科学发展的最根本因素是否恰恰就在于缺乏这些科学的、历史的、哲学的因素的互动?

北京大学出版社特邀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系主任吴国盛教授做客北大博雅讲坛直播间,为您讲述。

主题图书

《哥白尼革命》是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S. Kuhn,1922-1996)的代表作之一,是其第一部著作,也是其影响最大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的姊妹篇,《科学革命的结构》中的核心观念——“范式”及科学增长模式——在本书中均有雏形。

本书脱胎于库恩在哈佛大学讲授的科学通识课,它不仅准确地详述了许多天文学概念和技术性细节,还以大量篇幅描述了哥白尼革命各个发展阶段的社会文化背景,将科学的内部史和外部史自然地结合在一起,突出了哥白尼革命多元性的结构和意义。

主讲嘉宾

吴国盛,现任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科技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科技史学会科技史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方向西方科学思想史、现象学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科学传播。主要学术著作有《什么是科学》(2016)、《希腊空间概念》(2010)、《技术哲学讲演录》(2009)、《时间的观念》(2006)、《追思自然》(1998)

也可以扫描进入 当当直播间

将博雅讲坛App设为星标,持续关注博雅讲坛App微信公众平台,直播讲座活动信息不定时更新,或许下一场就是你的所需~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

相关软件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