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马克里希南:国际合作的科学最有效

  • 应用分类
  • 游戏分类

拉马克里希南:国际合作的科学最有效

作者:admin浏览数:2020-11-01 21:44:18

论坛 · 演讲

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特设科学态度大师讲堂,由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执行委员会的委员,分别就科学领域的热点话题发表大师见解、弘扬科学态度。其中,文卡·拉马克里希南就国际科学合作做主题演讲。

人物介绍:

文卡·拉马克里希南 (Venki Ramakrishnan),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现任英国皇家学会主席。因“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他与托马斯·施泰茨和阿达·约纳特分享了 2009 年诺贝尔化学奖。

文卡·拉马克里希南 (Venki Ramakrishnan)

图|Famous People

拉马克里希南作为现任伦敦皇家学会主席,同时也是拥有英美双重国籍的印度裔公民,伴随着这一独特身份的揭晓,他点明了本次演讲的主题:科学是全球性的。

拉马克里希南给予我们一系列认识到全球性之于科学重要意义的视角——从皇家学会的社交媒体账号上可以发现,“全球化的科学”是其最常用的标签;支持国际合作是皇家学会的三大战略之一;皇家学会的全称是“伦敦皇家学会”,是地方学会而非国家学会;荷兰人列文虎克通过由德国人时任主编的伦敦皇家学会杂志《哲学汇刊》,告诉世人他的发现;即使在英美独立战争时,富兰克林依然是皇家学会的成员。

金勤献教授(左)将纪念品赠予拉马克里希南主席(右)

图|清华经管学院

“合作化和国际化的科学才是最有效的”,拉马克里希南认为这一观念应该始终被贯彻。科学技术或许分散于世界各地,但其产生的知识,将传播到世界的其它角落。比如,早在当今世界的计算机技术出现之前,中国便可以被看作是第一次信息革命的先驱——首先,中国是最早发展出写作的三大起源地之一,能够将信息存储在人脑之外;中国发明了纸,可以作为价格低廉的存储介质;而后,雕版印刷术使得信息共享成为可能。

文卡做演讲 图|Shutterstock

在谈及当下和未来之前,拉马克里希南通过总结过去的经验以获得启发。在过去300年,欧美国家引领了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有人将17世纪60年代视为现代科学革命的年代,也是思想运动和哲学运动的年代,被称为启蒙时代。拉马克里希南这样解释二者的关联性:在过去,想法往往取决于权威,但启蒙运动改变了这一状况,塑造了一个拥有自由开放的合作精神的环境,在这样的生态中产生了非凡的科学突破。在拉马克里希南看来,现代科学方法与学会的座右铭不谋而合:通过系统的实验来检验思想,抵抗对权威的迷信,而科学界也逐渐将其作为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

文卡在清华经管学院进行演讲

图|清华经管学院

这一系列的讲述启示我们,在当今充满挑战的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应如何处理国际合作的问题。如今是世界是多极化的,除了传统的欧美国家,科学在包括亚洲在内的许多地方蓬勃发展着。拉马克里希南指出,过去二三十年来,最显著的发展之一是中国科学技术的爆发式增长。毫无疑问的是,科学对于攻克许多全球性挑战来说至关重要,是全世界现代生活的核心,且科学在本质上是日益国际化和合作化的。通过国际合作以利用资源、达成科学突破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来自世界各地数千名科学家的合作,在欧洲核子研究所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使物理学家得到根本问题的答案:质量的基础。科学甚至能够超越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

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文卡

图|上海科技党建

而拉马克里希南同样敏锐地指出,这场疫情使得国际合作的需求成为焦点。国际合作使我们发现病毒的惊人传播速度,全球都在为病毒的基因组测序做出努力,从而更好地了解病毒、攻克病毒。世界各地的研究团队,也在共同竭尽全力地研究新的治疗方法与潜在的疫苗。目前的疫情也引发了人们的担忧:与其在疫苗研发上竞争,不如鼓励各国合作组成全球疫苗联盟,采用并行方法研究,共享研究成果。

当疫苗和药物被研发出来时,一个更严峻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如何确保其分配公平?如何允许贫穷国家获得成果?如何避免疫苗的使用或分发引起的政治问题?而放眼更远的未来,如何确保各国能够抵御可能更为严重的另一种疫情?应该出台哪些做法和措施以检测现有疾病和新疾病的爆发?我们如何协调全球对此类事件作出快速反应?

文卡呼吁印度政府重视教育和技术

图|NATIONAL NEWS

这里,拉马克里希南引入另一个因疫情淡出人们视野的重大威胁:抗生素的耐药性。而我们又该如何合作起来,通过良好的公共卫生实践、早起预警系统来开发更有效的抗生素并防止耐药菌传播?

为应对新冠疫情的迅速发展,某些进展较少的领域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如生物多样性。明年五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在中国举办,这是一次国际合作的大会。既然问题是全球性的,那么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实施生物多样性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需要全球合作。而与生物多样性息息相关的气候变化议题,也将在由英国主办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得到讨论。这是一个国际领导人倾听科学,并采取一致行动的机会。

文卡(左)与施一公院士(右)相谈甚欢

图|清华经管学院

虽然拉马克里希南向我们抛出众多问题,但其解决内核依然是科学的国际合作。那么,究竟是什么阻碍了更好的国际合作?科学家不能将之简单归咎于政治家或政策制定者,也不仅仅是融资机构和监管的问题,而是一个创造科学家与决策之间建设性对话环境的问题。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可以通过跨过开放研究,使得知识从其诞生之处快速传播。“促进合作本身也是科学家的责任”,拉马克里希南指出,对科学家而言,应当以开放的心态互相信任,当他们拥有共同的科研文化时,这种合作最为有效,同时,“科学家还需确保以真实和非政治的方式,为决策者和政府提出佐证”。

“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全球性的解决办法”,拉马克里希南再次重申,在这一背景下,全球科研合作是关键。我们不乏成功的合作案例,当面对更大的研究议题、更大的全球挑战,无论是科学家群体还是非科学家群体,都需要消除合作障碍,共同推动发展。

文卡针对“抗生素耐药性”主题进行演讲

图|后EMBA 商业领袖项目

排版|木木

编辑|羽华

责编|小文

阅读原文

相关软件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