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鬼酒深陷"甜蜜素"舆论漩涡 董秘及高管冷待媒体或是一大诱因
作者:admin浏览数:2020-09-01 09:21:00
导读:这些年酒鬼酒一度辉煌,几度飘摇,在借助中粮强大销售渠道,逐渐打开市场,慢慢恢复元气,企业、股价开始爬坡,却没能汲取上次"塑化剂"事件的教训,数十年铸就的品牌不知该能经得起几次折腾?
凤凰网湖南讯(文/黄文成)12月20日盘后,包括每日经济新闻、澎湃新闻、红星新闻等多家媒体爆出酒鬼酒旗下一款54度500ml老酒鬼酒产品违法添加环己基氨基磺酸钠(俗称“甜蜜素”),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极大安全隐患,三天后,酒鬼酒开盘“一”字跌停,截至收盘15万余手封死跌停板。让人惊奇的是,24日竟有大量的买盘涌入酒鬼酒,当天成交金额近12亿元,接近天量水平。
据凤凰网湖南了解,首发媒体记者去酒鬼酒公司采访曾一度被阻止在门外,多次联系酒鬼酒总经理董顺钢和董秘李文生,结果是电话不接,信息不回,错过了媒体采访"三见面"机会,就是后来董秘李文生回应,也是惯用的"套路",如:采访有严格的程序,要先发采访提纲等等,进行搪塞媒体。
而财联社记者看到酒鬼酒被举报添加"甜蜜素"新闻后,第一时间联系李文生和董顺钢,也是遭到同样的冷遇。据不少媒体向凤凰网湖南反应,酒鬼酒高管跟媒体打交道基本上是"这个调调",究竟是财大气粗,还是天生的优越感,亦或是还没有从当年"塑化剂"风波阴影中走出来。
业内人士指出,从公司公告和应对舆情的措施来看,公司所发布的"澄清公告",意在将大众的视线聚焦带离,通过混淆视听,将公众的眼光从是否添加甜蜜素质量问题,引到案件纠纷上,开始打"口水仗",再等着舆论自然"退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期处理媒体关系冷漠,在遇到重大舆论危机时候,又缺乏行之有效的应急机制,向媒体传达有效真实的声音,及时获得市场和消费者理解的渠道受挫,那么舆论难免一边倒,尤其公司管理层长期形成的傲慢及不懂媒体,更是让这次甜蜜素事件火上加油。
酒鬼酒被举报添加"甜蜜素"事件的新闻,众多媒体纷纷跟进或转发相关报道,关于上述事件的评论文章也是铺天盖地。其中关注的焦点就是上述产品中是否真的存在“甜蜜素”,即使酒鬼酒正面回应其产品“100%合格”,但依然无法消除公众的怀疑,越来越多的声音要求对上述产品进行权威检测。
过去几年,酒鬼酒逐渐从“塑化剂”阴影走出,在中粮入主后,公司重新崛起,管理更加规范,业绩逐年递增,股价持续大涨,可谓形式一片大好。
尤其是在年底春节临近之时,酒企纷纷涨价争夺市场,酒鬼酒也是将旗下高端品牌52度500ml内参酒配额内战略价上调50元/瓶,有望为今年和明年的业绩添砖加瓦。
在各大酒企纷纷涨价抢滩圈地之时,酒鬼酒却突然爆出“甜蜜素”黑天鹅事件,无疑将影响其未来的销量,甚至可能影响到今年和明年业绩。
与此同时,这一块巨石扔进平静的酒缸中,瞬间溅起一朵巨大酒花,不仅引发了大批舆论笔诛讨伐,即公众食品安全绝不容揉沙子,也影响到股市的走势。
虽然,酒鬼酒立即对此作出回应,声明自家产品“合格率100%”,但另一边却又表示,对部分媒体在报道中提及的“个别员工私自添加甜蜜素”的线索,将协助公安机关进行调查。
这样的回应,并未赢得大众和媒体的认同,甚至更加激起了大家对于这款就是否真的存在“甜蜜素”的真相更加关注。
这次事件折射的是,酒鬼酒公司对公众消费知情权的漠视,更是对消费者健康安全的冷漠。
从目前情况来看,无论是石磊还是酒鬼酒公司所说的情况,都无法消除大家对酒鬼酒的担忧,唯有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查结果才能让黑天鹅事件得以解决。
国内某知名财经媒体人士对此事评论道,“目前的案子不管任何一方有理没有理,法院已经判决生效了,强制执行就是;石磊方就是咬住那批货有问题,那找个第三方去检测一下,检测不出问题最好,即使有问题,收回去销毁掉,结合公司现在提请监管部门全面检查,做一个切割,总比现在这样让人猜测耗着好。”
湖南元端律师事务所主任袁啸表示,从食品安全的角度上来讲,酒鬼酒是这些产品的生产商,那么就需要对产品是否合格,承担相应责任:第一个是生产责任,第二个就是证明责任。因此,如果这些产品真检测出“甜蜜素”,那么酒鬼酒应该是要承担责任的。
从酒鬼酒"创始人"王锡炳,到成功系刘虹入主,再到中粮接手,酒鬼酒几易其主,创业的艰辛,黄永玉赋予酒鬼酒灵魂,到资本大鳄刘虹将酒鬼酒折腾的体无完肤,经历塑化剂事件后,酒鬼酒摇摇欲坠,直到中粮强势介入,企业再次有了生气。
这些年酒鬼酒一度辉煌,几度飘摇,在借助中粮强大销售渠道,逐渐打开市场,慢慢恢复元气,企业、股价开始爬坡,却没能汲取上次"塑化剂"事件的教训,举一反三,深刻反省,有了点成绩,就飘飘然,结果再次重蹈覆辙,数十年铸就的品牌不知该能经得起几次折腾,痛定思痛,如果再不从骨子里反省,那这个企业真还有救吗?!
来源: 凤凰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