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能力优于寒武纪,市值千亿的澜起科技进军AI芯片

  • 应用分类
  • 游戏分类

盈利能力优于寒武纪,市值千亿的澜起科技进军AI芯片

作者:admin浏览数:2020-08-16 16:12:47

文/杨剑勇

近年来,因人工智能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并应用至各行各业,使得对IoT芯片、AI芯片等新型芯片需求剧增。整体来说,从云端到边缘等对AI芯片需求,能带来上百亿美元市场机遇,来自ABI Research最新报告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边缘人工智能芯片市场将达到122亿美元,而云端AI芯片市场规模为119亿美元。

各种智能设备对AI芯片强劲需求,蕴藏超过300亿美元市场蛋糕,以及芯片作为人工智能时代制高点,包括英伟达、英特尔等传统芯片巨头相继推出各种适合不同需求的AI芯片。同时,也涌现出寒武纪、地平线等AI芯片新贵。寒武纪作为国内炙手可热AI芯片创新企业,尽管连年亏损,但登陆科创板后,受到资本青睐,当天市值最高达1000亿,全天涨幅高达230%。截至8月14日市值为850亿元,在科创板排名第六。

芯片是技术密集型领域,需要投入庞大研发资金,导致寒武纪连年亏损。2017年、2018年、2019年分别亏损3.8亿、4100万、11.8亿,三年累计亏损高达16亿元。2020年上半年预计亏损为2.2亿元左右,主要系研发投入增加造成净利润持续下滑。面对英特尔、英伟达、华为、ARM等芯片厂商竞争,寒武纪整体规模、资金实力、研发储备等存在较大差距。

与此同时,澜起科技同样作为科创板上市的半导体芯片厂商,市值千亿,也将进入AI芯片,寄望于能分得一杯羹。澜起科技披露,2020年上半年已开始进行人工智能相关芯片的研发工作,用于云端数据中心的 AI 处理器芯片和 SoC 芯片,预计总投资5.37亿元。

相比寒武纪,澜起科技超高的盈利能力。2020年上半年营收10.9亿元,净利润就有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43%,净利润率高达55.2%。值得一提的是,英伟达是全球最先受益人工智能红利的厂商,各大科技巨头训练AI系统,离不开GPU,而英伟达是全球最大GPU公司,在数据中心板块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截至2020年4月26日的2021财年第一季度,英伟达来自数据中心营收同比增长80%至11.4亿美元。与此同时,英伟达在资本市场也是节节高升,成为美国最大芯片企业。截至现在,英伟达市值高达2845亿美元,CPU巨头的英特尔市值则只有2079亿美元,高出766亿美元(约5323亿元人民币)。

拥有超过50年历史的半导体巨头,在人工智能时代,英特尔市值被英伟达超越令人惋惜。需要指出的是,在移动互联时代,英特尔不能造出高性能智能手机芯片,导致ARM崛起,且还在不断入侵CPU领域,包括华为在积极发展ARM服务器芯片,亚马逊AWS云服务器也在设计采用ARM设计芯片,以及苹果电脑也将采用基于ARM架构的芯片。

尽管在CPU领域,英特尔依旧有着强大的话语权,但面对AMD、ARM、英伟达等厂商的进攻,尤其英伟达有望收购ARM,在各个细分市场让英特尔遭遇重大考验。尤其在苹果公司的带动下,对产业链影响深远,势必将会有越来越多巨头加入ARM阵营,都将给英特尔带来竞争压力。

芯片将定义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产业链生,谷歌、亚马逊、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也在积极发展相关AI芯片,以此减少对芯片巨头的依赖性。百度发布了昆仑AI芯片、鸿鹄AI芯片。谷歌TPU已升级到第三代,尽管不直接售卖TPU芯片,但结合云端、TensorFlow将TPU芯片分享给世界。即基于TPU芯片所构建的云服务向对外开放,开发者或者第三方利用Cloud TPU来训练人工智能。

阿里巴巴也发布了含光800芯片用于云端视觉处理场景。还有寒武纪、地平线等众多在细分赛道上的AI芯片玩家。可以说,全球AI芯片这条赛道上呈现出群雄逐鹿局面,各界积极涌入抢夺人工智能制高点。但英伟达与英特尔依旧高性能芯片巨头,要想撬动这两大芯片巨头地位,路漫漫其修远兮!

最后,NB-IoT、5G部署规模日益扩大,支撑数百亿智能设备连接至网络,市场对人工智能计算需求与日俱增,庞大智能设备对芯片需求能释放百亿美元市场机遇。在英伟达带领下,AI芯片将加速人工智能落地。

杨剑勇,福布斯专栏作家、网易签约作者,并连续三年(2017-2019年)获得年度最佳签约作者。致力于深度解读5G、物联网经济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观点和研究策略被众多权威媒体和知名企业引用。

相关软件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