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宇宙中太孤单,才会对高冷的火星如此着迷!
作者:admin浏览数:2020-07-23 13:01:06
前几天阿联酋“希望”号火星探测器由日本的H-2A火箭发射升空,拉开了今年诸多火星探测项目的大幕。中国、美国也会接连发射火星探测器奔赴火星,如果这些项目都发射成功话预计在明年2月份就会有大批关于火星的最新数据传回地球。那么问题就来了,目前来看不管是从技术角度还是从环境角度来讲短期内人类移民火星的计划并不现实,可人类为何会对火星却是如此着迷?
火星跟地球同处宜居带
自从人类发明了航天器之后就一直想实现星际飞行甚至是移民到其他星球,最终经过多年探测才发现其实宇宙中大多数行星根本不会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更不用说那些科幻小说中那些高等文明了。而能否寻找到地外生命也直接关系到人类的未来,所以诸多国家才会耗费巨资对火星进行探测。而火星和地球每隔26个月才会“亲密接触”一次,于是就出现了今年7月全球密集发射火星探测器的小高潮。
那么火星会不会有生命存在呢?看完下面的数据以及生命形成需要的必要条件大家就会明白了。火星距离太阳约2.2亿公里(地球约为1.5亿公里),质量约为地球的11%、直径约为地球的53%、重力约为地球的40%、自转周期比地球多40分钟、公转周期约为地球的2倍。尽管看上去火星与地球的很多数据是非常相近,可俗话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或许在火星和地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这两颗星球的命运。由于火星表面重力太小使得大气层密度只有地球的1%,大气压也只有地球的1%不到。火星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氦气、氩气和微量的氧气构成,再加上距离太阳2.2亿公里令火星表面温度低至零下55℃,这也就意味着火星表面不可能有液态水的存在,没有液态水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
火星上的蓝色太阳
火星虽然也存在地质运动但明显没有地球这么频繁,但要知道的是地球上频繁的火山、地震都可以释放出地球内部储存的一些气体和能量,地球表面和内部进行的能量和物质交换也为生命的演变提供了基础。而火星更像是一个“死板”星球,如果火星地质运动频繁一些将内部热量和二氧化碳大量释放出来形成温室效应看起来也就不会那么“高冷”了。同时由于火星地壳运动的减少也让火星内部失去了液态金属的流动导致火星磁场逐渐消失,这也让火星直接暴露在太阳风暴侵袭下无法存住大气与海洋,生命体也无法在高能的太阳辐射下存活。
火星地表贫瘠
因此尽管火星与地球同样处在太阳系宜居带,但通过上面的介绍想必大家已经知道了一颗星球想要出现生命所要具备各项条件实在是太严苛,包括行星与恒星的距离、自身重力大小、地壳活动、行星撞击等都会决定一颗星球是否会出现生命。通过以上种种条件来看火星对于人类根本不“感冒”,反倒是人类对于这颗冰冷的星球充满了兴趣。火星距离地球最近的时候也有5500万公里远,如此遥远的距离探测器都得飞行半年才能到,以人类的科技水平来看短期内根本无法做到载人登陆火星,即便能够登陆火星在上面长期生存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或许是由于人类在宇宙中太过孤单才想着到火星进行探测并不断寻找可能存在液态水乃至地外生命的证据。
火星上火山喷发形成的奥林匹斯山
总体来讲人们对火星的探测依然处在研究阶段,随着人们对这颗星球的研究不断深入,或许有一天人们会揭开更多关于生命演化的谜底,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条件之后才能根据人类意愿去改造一颗星球,当然改造星球的前提是得在人类能力范围之内。
通俗易懂的武器知识科普小站,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武器小站(wuqixiaozhan)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