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自残式的"抵制中国货",不准中企在印度搞基建,高铁也不行
作者:admin浏览数:2020-07-03 21:40:51
据观察者网报道,近日印度公路交通和运输部部长加德卡里表示,不再允许任何中国公司或与中国公司合资的企业参与道路建设项目。这一决定是为了响应印度总理莫迪的号召,对中国企业和中国制造产品,进行"自残式"的抵制。最典型的就是印度古尔伯加市的道路竞标工程,7家投标公司有5家是中企。为了给印度企业"留口饭吃",印度政府这才出台如此规定。而这,仅仅只是自残的第一步,莫迪的第二步自残,就是连着中国企业带来的重工业技术和资金,高铁项目方案等,一起拒之门外。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每一个国家从弱小走向强大的必经之路,基建,也被认为是一个国家发展的血脉。当年,中国求贤若渴到处寻求基建技术吸引外资外企来华建设,态度与现在的印度有着本质上的差别。现如今的中国,已经赢得了"基建狂魔"的称号,但中国自始自终,还是在吸纳更多的外国先进技术来提高本国的基建水平,给同行业的中企提供学习范例和参考对象。在外资企业的庞大竞争压力下,中国企业一直都是通过强化自身,在"四面楚歌"之中杀出血路。
不过,中国的成功模式,印度似乎并不打算复制,也不打算参考学习。此前,印度边境一条公路的桥梁因为承重量有限,被印军军车压垮。从这个范例上,可以看出,印度企业的基建技术和印度人随性散漫的风格。一般的,通往边境重镇和军事要地的交通,都必须是高质量产品。以中国的青藏线铁路为例,最早于1984年通车,36年后的今天,仍旧是最可靠的铁路线。1954年通车的青藏公路,到现如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价值。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着民族情绪是好事,这可以带来巨大的凝聚力。但是,这样的民族情绪不应该建立在"狂热的自残"上,而应该是良性的带动本国的发展,为本国的未来打下切实的基础。现在的印度虽然也有自身的优点,软件IT搞的不错,但如果让他们"实业化",就会非常困难。自目前为止,印度78%以上的制造业和轻工业依赖于中国企业,63%以上的重工业,包括钢铁在内,依赖于中国企业。在这场毫无目的,没有方向的"抵制中国货"运动中,印度赌上的是未来几十年的国运发展,毕竟没有工业,没有基建,国家就很难强大。而中国企业赌上的,就是同样的资金和同样的技术,是该投资印度还是投资非洲或其他国家?说白了,中国企业只是想在印度国内赚钱,我们企业的客户不止印度一家,这一点,印度人要有根本上的认知。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