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波观测到迄今最轻黑洞
作者:admin浏览数:2020-07-03 07:42:22
空间涟漪揭示了黑洞和神秘天体的合并。
数十年来,天文学家对介于中子星与黑洞之间的“质量间隙”感到困惑:最重的中子星不超过太阳质量的2.5倍(2.5个太阳质量);已知最轻黑洞约是5个太阳质量。而新观测到的神秘天体为2.6个太阳质量,它完全处于理论假设的“质量间隙”之中。
“这个2.6个太阳质量的天体令人震惊,因为它落在了质量间隙中。”LIGO团队成员、美国西北大学天体物理学家Vicky Kalogera说,“我们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物体。”
LIGO和Virgo目前还无法通过引力波确定它是什么。但核物理表明,当中子星超过2.2个太阳质量时,是无法承受自身重量的。据此,未参与观测的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天体物理学家Cole Miller推测,该物体“几乎可以肯定”是一个黑洞。
在LIGO和Virgo运行之前,唯一的黑洞观测证据来自对银河系大约30个黑洞的研究,每个黑洞都有一颗伴星运行,伴星为黑洞输送热物质。2010年,亚利桑那大学天体物理学家Feryal Ozel和同事发现,这些黑洞没有一个质量小于5个太阳质量。所以他们假设在2.5~5个太阳质量间存在一个质量间隙,其中既不存在中子星,也不存在黑洞。
但Feryal Ozel强调,这个概念建基于观察。“有没有一个物理理论说黑洞不能在小于5个太阳质量时成?”Feryal Ozel说:“我们不这样认为,但在大质量恒星的演化过程中,一定有一些因素使得这一过程非常困难。”
理论学家解释了为何如此——当一颗大质量恒星耗尽氢燃料、核心开始塌缩时,中子星或黑洞都可能形成。如果恒星足够轻,当超新星爆炸时,其核心会塌缩成中子星。然而,如果恒星质量太大,那么其核心将收缩到一个无限小的点,只留下超强引力场:黑洞。理论认为,对于这些重恒星来说,除了最外层,其余部分都会坍塌,从而将黑洞质量提升到5个太阳质量甚至更多。
Miller表示,新的观测结果可能会对质量间隙假设产生影响。作为这一假设最初的支持者之一,Feryal Ozel表示 “新发现非常令人兴奋”,“更重要的是,LIGO和Virgo已经证明了以不同方式形成低质量黑洞是可能的”。
来源:中国科学报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