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转股加速完成后,浙江东方要唱什么戏?_股本
作者:admin浏览数:2020-05-24 19:53:05
文/见证财富
对于只进行送股转股而不进行现金分红的公司,历来是是被市场所诟病的。那么,连续进行送转股份,还进行分红的公司,股价就一定表现好么?牛市的时候,确实如此,而在大盘不上不下的时候,股价送转后趴窝也是常事。看一下浙江东方的连续三年的分红扩股情况:2017年分配方案为10转3股 派1.3元,含税;2018年分配方案为10转3股 派1.0元,含税;2019半年分配方案:10转4股。2019年终分配方案:10送2股,转2股,每股派0.6元,含税。在2019年度,罕见的半年和年终要迫不及待地送转两次,动机和原因让人有些生疑。对应的每股收益:2018年为0.44元,2019年为0.50元,而此前,公司的业绩从2013年起,每股收益稳定地保持在1.0元以上的。
从其周K线图上可以看到,在2017年的第一次送转后,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可以近似地认为完成了填权。2018年转股后直接卧倒,股价没有任何表现。2019年的第一次转股后,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部分填权,在周五完成送转后,以跌幅5.22%收盘,创造了历次送转后的最大跌幅记录。取2017年股价25-30元的中位数27元计算,当时的股本为6.726亿,市值约为180亿,以周五的收盘价6.17元,股本16.95亿来计算,市值约为105亿,这应该不是管理层的初衷,也不是大股东想看到的:股本扩张了近乎3倍,市值缩水了几乎6折。2017年的营业收入98.11亿,净利润7.19亿,2019年营业收入117.27亿,净利润8.03亿,这个能够解释近期的金融控股板块有所表现,而浙江东方的股价只是横在那里,等待送转么?
众所周知的是,净利润是服务股东的,市值是用来融资的重要依据。有些大佬们似乎不满足于小股本的,认为是做大做强的障碍,他们却忽略了一个事实,贵州茅台的万亿市值是由不到13亿股本创造的。盲目扩张股本,业绩不能大幅改善的例子相当的多,在如今的商业模式被充分挖掘,同质化业务普遍的今天,跑马占地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无论传统行业,还是金融和类金融行业,没有绝对的市场空白。一度吸引眼球的,比如烧钱的共享单车,比如滴滴出行,比如外卖的美团。最后的结果不是占据了市场,就可以肆意妄为地涨价,形成垄断的,而这曾经是一些投资机构的信条,但最后的事实证明,反商业的行为最终是会被市场纠错的。比如走步赚钱,看新闻赚钱,都只是一时的营销现象而已,是广告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当你下载了那些APP,他们就成功了一半,当你拿到了十块八块的现金红包之后,就会发现越来越难------
无论如何,浙江东方的第一步股本在三年内的扩张是加速完成了,那么后续的动作是什么?也算代表了中国市场先进方向的浙江资本能够在金融和类金融的行业里面能够挖掘出什么,不仅仅是公司大股东和管理层考虑的问题,期货,信托和保险等等也都是运作比较成熟的行业。在2018年的年报营业收入中,金融和类金融的营收是45.09亿,商品流通营业收入是60.66亿,在2019年的两项数据是68.03亿和38.77亿。如果是股本问题制约浙江东方进一步拓展金融和类金融业务的瓶颈,那么目前看起来是初步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还是2020年继续这种股本扩张的节奏?2018年公司的投资收益为10.47亿,2019年的投资收益为2.17亿,至少目前的数据还不能反映出这一点。
“转型后的东方金控成为了资本市场极为稀缺的、浙江省内唯一的国有上市金控平台,几乎没有可复制的模式,需要自行摸索创新出一套适合东方金控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这是《绽放的金蔷薇——浙江东方金融控股集团董事长金朝萍访谈》结尾的话,从送转后股价表现来看,资本似乎并未对董事长的颜值投票,事少暂时如此。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