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爱情,也要懂得经营婚姻
作者:地瓜哥浏览数:2019-04-02 00:00:00
作者:麦家陪你读书。 来源:麦家陪你读书(ID:mai1964)
在上一次的共读中,我们感受到芸娘与沈复婚后恩恩爱爱、举案齐眉,他们的婚姻可谓是三观一致的典范。
按照常规的套路,王子和公主应该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可是剧本只是剧本,生活终是生活,生活往往比剧本离奇更多。
《坎坷记愁》所讲述的正是现实婚姻的种种变故,将剧情由甜蜜青春偶像剧分分钟带入虐的最高级。
乾隆乙巳年(1785年),沈复随父到海宁。家里寄来的家书中,都夹带着芸的小信函。沈的父亲觉得芸既能动笔墨,便着意芸以后为婆婆代笔,而正是这一举动使芸后来身陷“代笔门”。
沈复要去替芸向父解释,可芸却宁可遭受公公的责备,也不愿让婆婆不开心。因此,公公未能及时得知此事的真相。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庚戍之春(1790年),沈复又随父到扬州。他从父亲的同僚处得知父亲想要寻一个妾服侍起居,便写了密信给芸,请她替父物色 。
芸娘自知此事不宜让婆婆知道,便秘密找了一个姓姚的女子为公公做妾。却未曾想这又将芸娘推入了“纳妾门”,直接导致芸娘得罪了婆婆,并失去了她的宠爱。
芸娘几次三番地认为用牺牲自己的方式就可以平息事端,但误会从不会因为时间而消逝,只会渐次累积最终酿成悲剧。
壬子春(1792年),沈复在江苏仪征县私塾从学,他的父亲患病于扬州。沈复前去探望,也病于此,于是沈弟启堂也跟过来服侍。
这时芸娘来信说弟弟启堂曾向邻家妇女借贷,并请她担保。现在人家来追索欠债,非常焦急。
沈复询问弟弟,启堂反而认为是嫂子多管闲事。此事也演变成日后的“借贷门”以及后来的“书信门”。
公公认为是芸自己借钱反倒诬陷小叔子,并且在私信中使用“令堂老人”这样在封建社会看来大不敬之言辞,以上种种引起了公公的强烈不满,一怒之下将她逐出家门。
是巧合亦是注定,如果说恋爱的味道是甜蜜的,那么婚姻的味道因其混合了柴米油盐便充满了杂陈的五味。
在婚姻的深海中,秀外慧中聪明贤淑如芸娘,也难以避免触礁的命运。 如何处理好婚姻中的大事小情真是一门学问,万般忍耐与不解释其实只能将让事情更糟,学会坦诚也许会让事情简单明了。
两年后,沈复的父亲渐渐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便亲自来到沈与芸寄居的萧爽楼,恳请陈芸沈复一同归家。
夫妻二人欣然答应,回到故宅居住。
然而,他们本以为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一场变故又将一切推向更深的无底洞。
芸娘原来就有咳血的旧疾。此前芸娘在与沈复同游虎丘之时结识了憨园女,并与其结拜为姐妹,这使芸娘十分开心。
自从认识了憨园女,一年多未发过病。芸娘对憨园女甚是喜爱,于是打算将憨园配于沈复做妾,却未曾想憨园女竟被有势力强人夺去。
遭到背叛的芸娘旧病复发,药物也难以治愈,整个人变得骨瘦体弱。而与憨园女的往事演变成“结拜门”,使亲老更加憎恨芸娘,沈复虽尽力从中周旋却也是回天乏术。
沈复和芸娘育有一子一女。女儿名叫青君,当时十四岁,很爱读书并且贤惠朴素、乖巧懂事。儿子逢森十二岁,正在读书。
沈复当时为陪伴芸娘只在家开设了一间书画铺子,三天的收入都抵不过一日的开销。
为了补贴家用,芸娘不顾身体的虚弱,接下了绣制《心经》的活计。为了能赶在交付之日前绣完,芸娘日夜赶工,仅用十天的时间就绣好了整部《心经》,而连日的劳累使芸娘病情加重到连汤水都难以下咽。
屋漏偏逢连夜雨,沈复为人仗义,替友人做担保,不料却被算计。
友人携款潜逃,沈复终日被高利贷要挟,不得已拿笔墨纸画做抵押,后来渐渐没有东西偿还了,高利贷竟跑到沈复父亲的门口去闹事。
而芸娘幼时的结拜姐姐华夫人家人的来访,让沈的父母误以为是憨园女派来的人。
这使沈的父亲不仅呵斥沈复不思上进,无原则与小人滥交,更加翻出芸娘与憨园女结拜的陈年旧事,称其不守闺训,与娼妓结拜姐妹。
“担保门”使得沈复与芸娘又一次被逐出家门,夫妻二人不得不暂时到华夫人家寄住。
而且仓促之下,他们只得将女儿青君许配给表兄之子王韫石做童养媳,将儿子托于友人夏辑山去学做生意。
芸乘夜舟去乡下,与儿子逢森告别,逢森忽大哭叫:“吾母不归矣!”,后来竟真的成了永诀!那一幕,直叫人扼腕悲叹,惨然泪下!
人生最凄婉之事不是死别,而是生离。陈芸与沈复因为种种误会与变故,又一次寄居他乡,被迫与自己的儿女分离,我想这种痛只有经历过此种离别的人才能体会。
沈复的仗义善良是人性的优点,而他却忘了善良也需要有锋芒,无原则地帮助别人只能将自己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初到姐姐华夫人家,沈氏夫妇受到盛情款待。在此恢复了一段时日之后,元宵节时,元气慢慢恢复的陈芸可以站起来走步了。
夫妇二人觉得寄居在华夫人家并非长久之计。
想到沈复的姐夫在靖江当差,芸娘当年为帮他还债,还曾当出自己的银钗,于是就决定让沈复前往靖江,希望能在姐夫那里谋求一些帮助与回报。
辛酉正月十六,沈复出发。一开始风和日丽,可路上遭遇风雨,口袋里的钱也快用完了。
到了正月十九日,风雪更加猛烈,沈复饥寒交迫,几近绝望。这时,他竟偶遇自己曾经帮过的曹老头。
在曹老头的护送之下,他顺利在靖江找到姐夫。
二月初沈复前往扬州,为贡局司代理笔墨。芸娘依旧寄居在华夫人家中。
转年八月,芸娘写信给沈复表达自己愿前往扬州投奔他的想法,沈复也同意了,并在扬州租了两间房子,供芸娘和女奴阿双来后居住。
本以为此后的生活可以平顺一些了,没料到,十一月时,沈复当差的衙门又开始裁员,沈复也难以幸免。
次年仲春,芸娘的咳血病又复发了,沈复不得不再次前往靖江姐夫处寻求帮助,苦等三日也只等来二十五两银子。
待沈复从靖江归来,陈芸早已变得容貌凄惨,并不停喘息和哭泣,原来女奴阿双卷席跑了。
这使陈芸非常担心,生怕其家人合谋敲诈,又觉得对不起姐妹华夫人。经沈复一番劝慰,她终于没那么难过,但是阿双的逃跑仍然带给芸娘很大的打击,使得她病情又加重了。
沈复想要找医生为芸娘医治,芸娘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为了帮沈复省下银两,便阻止他再度寻医。
临终时,陈芸对沈复说:“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无憾。若布衣暖,菜饭饱,一室雍雍,优游泉石,如沧浪亭、萧爽楼之处境,真成烟火神仙矣。”
嘉庆癸亥八年(1803年)三月三十日,芸娘缥缈离去,香消玉殒,一代佳人,就此长逝诀别。
回观他们的婚姻生活,她无欲无求,只一心系在所爱之人身上,沈复也知她、懂她,爱她至深,这样的婚姻原本是幸福美满令人艳羡的,可也几次三番因为自己的不会处事以及丈夫的过于单纯而颠沛流离,最终客死他乡。
但无论如何,陈芸这一生终究是嫁给了爱情。她用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彼此扶持,互相体谅;经历坎坷,从不放弃;爱着他的爱,痛着他的痛,成全对方所有的梦想,这便是嫁给爱情真正的模样。
你所向往的婚姻又是如何?一起来聊一聊吧。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