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影看见遗憾的眼睛(林夏苏晓陈默)最新章节_遗影看见遗憾的眼睛全文阅读
编辑:夕渊更新时间:2025-10-21 13:56

遗影看见遗憾的眼睛全本阅读
第一次看作者林夏苏_的书,整体结构宏大,气势恢宏,嫌念丛生,故事情节紧凑严谨,奇峰叠起,让人欲罢不能,在网络小说中称得上是佳作。
作者:林夏苏 状态:已完结
类型:最近更新
推荐精彩《遗影看见遗憾的眼睛》本文讲述了林夏苏晓陈默的爱情故事,此书充满了励志精神,给各位推荐内容节选:...
精彩章节
林夏第一次看见那团“雾”时,正踮着脚够便利店冰柜最上层的柠檬汽水。
她穿的帆布鞋鞋跟磨得向内倾斜15度,是上周加班赶方案时,
在地铁台阶上踩空摔的;浅蓝色牛仔裤膝盖处有个直径3厘米的破洞,
边缘被洗衣机洗得发毛,里面露出的浅灰色秋裤边,是她去年双十一凑单买的特价款。
她身高1米62,属于南方女孩里中等偏下的个子,头发总用黑色皮筋随意扎成低马尾,
鬓角碎发黏在皮肤上——不是刻意营造的慵懒,
是连续两周每天只睡4小时、没来得及洗的油意。唯有那双浅棕色眼睛亮得突兀,
瞳孔边缘带着点浅琥珀色,此刻正盯着瓶身凝结的水珠发愣,睫毛在眼下投出细浅的阴影。
斜后方货架旁站着的女孩打断了她的走神。女孩看着和她同岁,24岁左右,
藏青色便利店围裙上沾着两块奶渍(一块呈椭圆形,是打翻的酸奶;一块呈条状,
是挤漏的乳酸菌饮料),还有半道深褐色的巧克力酱印,显然刚处理完顾客的泼洒事故。
她的低马尾扎得松垮,橡皮筋在发尾处露出半截,碎发黏在汗湿的脖颈,
双手反复摩挲着围裙下摆,指节因为过度用力而泛出青白色。林夏的目光越过女孩的肩膀,
突然被一团半透明的灰雾攫住——雾体直径约50厘米,悬浮在左肩上方10厘米处,
正以每分钟3圈的速度缓缓旋转。雾里清晰映出画面:便利店光洁的白色地砖上,
打翻的玻璃牛奶瓶正向外漫出乳白色液体,液体漫过一双沾着泥点的白色运动鞋,
鞋边还卡着半片枯黄的梧桐叶,正是女孩此刻脚上穿的那双。林夏揉了揉眼睛,
以为是长期盯着电脑屏幕导致的视觉暂留。可再抬头时,女孩已经躲进了收银台后的储物间,
只留下货架上歪掉的三盒原味酸奶——最外侧那盒的吸管被扯出一半,像个没说出口的道歉。
林夏太懂这种“没说出口”的情绪了。她在一家小型广告公司做文案,
客户第8次要求修改“更有网感”的方案时,她不会说“我已经熬了三个通宵”,
只会默默把办公桌抽屉里的速溶咖啡,
换成浓度更高的袋泡茶;合租的室友连续两个月忘记交电费,她也不会当面提醒,
只会趁周末下午去营业厅缴费,回来时顺手在楼下便利店买两串室友爱吃的鱼豆腐烤肠,
理由是“买多了吃不完”。她不是没脾气,
是童年养成的体谅型人格——高中时妈妈因胃癌住院,
她每天放学先去医院送用保温桶装好的蔬菜粥,再回学校教室补作业,
从没跟老师同学提过一句家里的困境。这种性格让她活得像块海绵,不断吸收别人的情绪,
却也让她对“遗憾”格外敏感——她太清楚那些藏在细节里的不甘,是如何在心里熬成疤的。
第二次见“雾”是在公司楼下的连锁咖啡店。林夏穿着洗得软塌的米白色针织衫,
领口处有个0.5厘米的勾丝,是上次帮同事搬文件箱时,被金属边角勾到的。
前面排队的男人穿着熨得没有一丝褶皱的深灰色西装,领带是标准的温莎结,
却在低头看手机时,
右手食指无意识地***公文包的棕色皮革——那是他左胸内袋里装着的医院缴费单,
正透过西装面料透出浅白色的边缘。他点单时声音平稳,“一杯热美式,不加糖不加奶”,
可林夏的目光却被他右肩的灰雾牢牢吸住:雾体比便利店那次更浓郁,呈浅灰色,
里面清晰映出一间病房的场景——白炽灯冷得刺眼,病床上的老人戴着蓝色氧气罩,
手背上扎着透明的输液针,床头柜上放着个印着“老字号粥铺”的米白色保温桶,
红色封条还没拆。男人接过咖啡时,林夏看见他西装左袖口别着块银色旧手表,
表盘里的指针比正常时间慢了10分钟,
表背上刻着一个小小的“李”字——是他父亲去年生日时,他送的礼物。接下来的两周,
“雾”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林夏也渐渐摸清了规律:这些雾是人的“未完成遗憾”,
遗憾的浓度越高,雾的颜色越深——浅灰色是轻微的惋惜,深灰色是长久的愧疚,而黑色,
则是足以压垮人的一生的悔恨。她试过在地铁上跟那个抱着公文包打盹的上班族搭话。
男人惊醒后,眼底还带着熬夜的***,听林夏提起“小学检讨书”时,突然红了眼眶。
他说自己小学四年级时,总逃课去乡下看爷爷,
因为爷爷每次都会偷偷在他书包里塞两颗水果糖。有一次他逃课被老师抓住,
写了满满三页的检讨书,却没敢写真实理由。后来爷爷肺癌晚期住院,
临终前还拉着他的手问“我的小孙子怎么不来看我了”,直到现在,他都没敢跟父亲说,
当年那些被老师没收的检讨书里,藏着爷爷偷偷给的糖。
她也在菜市场问过那个挑西红柿的阿姨。阿姨听完“泛黄的火车票”,突然蹲在摊位前哭了。
她说自己22岁时,为了跟穷小子结婚,跟母亲吵得断绝关系。母亲临终前,
托老家的亲戚寄来一张从县城到市区的火车票,
票根上的日期是2013年9月15日——是她的生日。亲戚说,
母亲本来想带着自己种的西红柿来看她,结果没等出发,就突发脑溢血走了。
那张没拆封的火车票,现在还夹在她的结婚相册里。这些故事像铅块一样压在林夏心里。
她本就不是擅长拒绝的人,现在却要背着别人的遗憾过日子——就像高中时,
她帮同学藏不及格的数学试卷,结果自己被老师误会撒谎,罚站了一下午。直到她遇见陈默,
那团浓得化不开的黑雾,彻底把她拉进了十年前的旧案里。那天是周六,
林夏特意穿了件米色风衣——是她工作三年攒钱买的第一件轻奢单品,原价1299元,
趁电商大促打7折时入手的。她想去找老城区的“张记面馆”,
犒劳自己连续加班完成的项目。青石板路被雨水泡得有些滑,硌得她脚后跟疼,
她低头调整鞋带时,迎面走来一个男人。男人穿件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
是十年前流行的款式,袖口卷到小臂中间,露出腕上的黑色旧手表——表盘边缘磨损严重,
表带断了一截,用红色的尼龙绳系着,绳结处已经起了毛。他背着个军绿色帆布包,
包角磨得露出里面的白色棉线,挂着的银色星星钥匙扣晃来晃去,边角被磨得发亮,
能照出模糊的人影。他手里拿着台老式胶片相机,机身是深棕色的,镜头盖没盖,
正对着墙上的涂鸦拍照——涂鸦画的是一片蒲公英,颜料已经有些剥落。
男人身高约1米75,头发长到遮住额头,发尾有些卷曲,像是很久没剪。
林夏还是一眼注意到他的眼睛——是深黑色的,像蒙着一层厚厚的雾,
连头顶的阳光都照不进去,只有在按下相机快门时,瞳孔才会短暂地亮一下。
两人擦肩而过时,林夏的呼吸突然顿住。男人的身后不是灰雾,
是一团直径约80厘米的墨色浓雾,像泡了水的墨汁,正以缓慢的速度向外扩散。
雾里没有清晰的画面,只有模糊的水流声,还有个女孩的声音,断断续续的,
像被风吹散的碎纸:“陈默,你看这朵蒲公英……”“我考上南方的大学了,你呢?
”“我有话想跟你说……”林夏的胸口像被什么东西堵住,
疼得她弯了弯腰——这是她第一次因为“雾”感到生理上的不适,连指尖都开始发凉。
她忍不住回头,男人也停下了脚步,转过头来。他的眉头皱成“川”字,
眼底有不易察觉的警惕,像只被人撞见伤口的野兽,右手悄悄握紧了相机的背带。“请问,
你有什么事吗?”他的声音很低,带着点长期吸烟导致的沙哑,
每个字都像从喉咙里滚出来的。林夏攥紧了风衣口袋里的手机,指节泛白。
她不敢说“我看见你身后有黑雾”,只能指着导航屏幕撒谎:“我找‘张记面馆’,
导航显示在这附近,好像走错路了。”男人顺着她指的方向看了一眼,
嘴角牵起个极浅的弧度——不是笑,更像是面部肌肉的轻微***,
转瞬即逝:“往前直走50米,左转就是。不过今天没开门——我早上7点路过时,
看见卷闸门拉到一半,里面没开灯。”“啊……谢谢。
”林夏的目光又落在他帆布包的钥匙扣上,那银色的星星,总让她觉得眼熟。男人没再多说,
转身继续往前走,牛仔外套的后襟沾着点深褐色的泥土,像是刚从郊外的河边回来。
林夏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巷子尽头,心里像被猫抓着——那团黑雾里的水流声,
还有女孩的声音,总在她耳边绕,让她没法忽略。她没找面馆,顺着男人走的方向逛。
老城区的巷子弯弯曲曲,墙面上爬满爬山虎,枯叶落在砖缝里,踩上去发出“咔嚓”的声响。
走了十几分钟,一家挂着“老周书店”木牌的店铺出现在眼前。书店门口摆着三个纸箱,
里面堆着旧书,最上面的纸箱贴着张泛黄的纸条,是用蓝色钢笔写的“十元三本,
自选不议价”,字迹娟秀,末尾还画了个小小的星星。林夏走进去,
旧书特有的油墨味和霉味扑面而来,
让她想起外婆家的老书柜——那里面也藏着妈妈年轻时的相册。
收银台后坐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戴着黑框老花镜,手里的《都市晚报》翻得沙沙响。
林夏的目光扫过书架,
突然被角落里的红色相册吸引——相册封面印着“2014届高三(2)班毕业留念”,
金色的字体已经磨掉大半,边角卷得像朵盛开的喇叭花。她走过去,
指尖刚碰到相册的硬壳封面,就听见老人的声音:“小姑娘,
那本是前几天一个小伙子寄卖的,里面都是他高中时的照片,放了快十年了。
”林夏翻开相册,第一页就是张集体照。蓝白相间的校服,洗得有些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