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说资讯 > 烈火焚尽深情苦啊全文小说沈清辞顾晏之小说在线阅读

烈火焚尽深情苦啊全文小说沈清辞顾晏之小说在线阅读

编辑:猫七更新时间:2025-10-19 15:00
烈火焚尽深情苦啊全集小说

烈火焚尽深情苦啊全集小说

《烈火焚尽深情苦啊》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小说,提供沈清辞顾晏之章节目录,情节非常吸引人,人物真实生动,情感细腻,快来看看吧!

作者:沈清辞 状态:已完结

类型:古代言情

全文阅读 小说详情

《烈火焚尽深情苦啊》是作者沈清辞的经典作品之一,主要讲述沈清辞顾晏之的故事,故事无删减版本非常适合品读,文章简介如下:...

精彩章节

第一章 初入顾府,暗生情愫暮春时节,细雨如丝,将京城笼罩在一片朦胧的水汽之中。

沈清辞提着小小的包袱,站在顾府朱红色的大门前,指尖微微泛白。她抬起头,

望着门楣上那块烫金的 “顾府” 匾额,匾额在雨雾中泛着冷硬的光泽,

像极了这座府邸主人传闻中冷峻的性情。“新来的?愣着做什么,快随我进来。

” 守门的婆子见她站在门口许久不动,语气带着几分不耐烦,伸手推了她一把。

沈清辞一个趔趄,稳住身形后,低眉顺眼地跟上婆子的脚步,将眼底翻涌的情绪尽数压下。

从今日起,世上再无将门千金沈清辞,只有前来顾府当差的侍女 “阿辞”。穿过层层庭院,

顾府的奢华与规整一点点展现在沈清辞眼前。青石板路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

两侧的玉兰树开得正盛,白色的花瓣上沾着水珠,落在地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廊下挂着的宫灯被风吹得轻轻晃动,光影在青砖上投下斑驳的印记。可这精致的景致,

在沈清辞眼中却处处透着压抑 —— 这里的一砖一瓦,或许都沾染着沈家满门的鲜血。

婆子将她带到一处偏院,院里已经站着十几个和她年纪相仿的姑娘,个个衣着朴素,

神色紧张。管事嬷嬷姓刘,是个面容严厉的中年妇人,她拿着名册,逐个核对身份,

目光扫过沈清辞时,停顿了片刻。“你叫阿辞?” 刘嬷嬷的声音带着审视,

“听说你绣活不错?”沈清辞垂首应道:“回嬷嬷,略懂一些。” 她早料到会被问及特长,

当年沈家没落后,她便是靠着一手绣活勉强糊口,也正是因为这手艺,

才让她有机会混入顾府。刘嬷嬷点点头,将她分到了针线房,“往后你就跟着张娘子学,

好好做事,少说话多做事,顾府规矩大,别给自己惹麻烦。

” 沈清辞恭敬地应了声 “是”,跟着一个面容和善的中年妇人走了。张娘子性子温和,

一路上叮嘱她不少府里的规矩,比如不可随意靠近主院书房,不可议论主子的事,

尤其是府里的主人顾晏之,更是万万不可怠慢。“咱们大人可是当今御史大夫,

手握监察百官的大权,性子虽冷了些,但待下人还算宽厚,只要你安分守己,

便不会出什么事。” 张娘子提起顾晏之,语气中带着几分敬畏。沈清辞听着,

指尖悄悄攥紧 —— 就是这个顾晏之,当年以 “通敌叛国” 的罪名,

将沈家满门打入天牢,最终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她闭上眼,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现在还不是报仇的时候,她需要耐心,需要找到顾晏之当年构陷沈家的证据。接下来的几日,

沈清辞在针线房里过得还算安稳。她绣活精湛,上手极快,张娘子对她颇为满意,

偶尔也会让她做些简单的活计,比如给主子绣个帕子、缝补衣物。她做事格外谨慎,

从不与人争执,也不随意打听府里的事,只是在空闲时,悄悄观察着顾府的布局,

记下心腹之地的位置,尤其是顾晏之的书房 —— 那里极有可能存放着沈家案的卷宗。

这日傍晚,天空又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的雨声打在窗棂上,格外清寂。

针线房的姑娘们大多已经歇下,张娘子突然来找沈清辞,神色有些急切:“阿辞,

你跟我来一趟,主院那边差人来要宵夜,厨房人手不够,你去帮忙送一下。

”沈清辞心中一动,这是她入府以来,第一次有机会靠近主院。她压下心头的波澜,

跟着张娘子来到厨房,接过食盒。食盒里是一碗温热的莲子羹,还有两碟精致的点心,

香气扑鼻。张娘子仔细叮嘱:“大人还在书房处理公务,你把食盒送到书房外的廊下,

交给伺候的小厮就行,千万别擅自进去。”沈清辞提着食盒,沿着石板路往主院走。

雨已经停了,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草木的清香,主院比偏院更为阔绰,

庭院里种着几株高大的梧桐,枝叶繁茂,遮住了半边天空。书房的灯还亮着,

昏黄的灯光从窗纸透出来,映出一个挺拔的身影,正伏案书写。她放缓脚步,走到廊下,

看到一个小厮正站在门口,便轻声道:“我是来送宵夜的。” 小厮见是她,愣了一下,

随即接过食盒,刚要转身进去,书房里突然传来一声咳嗽,声音低沉,带着几分疲惫。

“等等。” 小厮停下脚步,沈清辞也下意识地顿住。书房的门被推开,

一个身着青色常服的男子走了出来。他身形高大,面容俊朗,眉宇间却带着几分疏离的冷意,

鼻梁高挺,薄唇紧抿,正是顾晏之。沈清辞的心猛地一缩,下意识地低下头,

避开他的目光 —— 这是她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看到顾晏之,比传闻中更显威严,

也更让她恨得牙痒痒。顾晏之的目光扫过沈清辞,停顿了一瞬。

眼前的姑娘穿着一身浅灰色的侍女服,身形纤细,低着头,露出光洁的额头和小巧的下巴,

发尾沾着一点雨水,显得有些狼狈,却又透着几分楚楚可怜。他皱了皱眉,

对小厮道:“外面凉,让她进来避避雨吧。”小厮愣了一下,连忙应道:“是,大人。

” 沈清辞也愣住了,她没想到顾晏之会让她进去,心中又惊又疑,却不敢拒绝,

只能跟着小厮走进书房外间。外间陈设简单,只有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书卷气。顾晏之没有再看她,转身回了内间书房,继续处理公务。

沈清辞站在原地,手脚都有些僵硬,她能听到内间传来的毛笔划过宣纸的 “沙沙” 声,

每一声都像在敲打她的心脏。她悄悄抬起头,透过半掩的门帘,

看到顾晏之正专注地看着卷宗,眉头微蹙,神情严肃,额前的碎发垂落,遮住了眼底的情绪。

不知为何,看到他这般模样,沈清辞心中竟生出一丝异样的感觉 —— 他看起来,

似乎并非传闻中那般冷酷无情,反而透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疲惫。她连忙掐断这荒唐的念头,

暗自责备自己:沈清辞,你忘了家人的惨死吗?你怎能对仇人产生这般想法!她深吸一口气,

强迫自己将注意力放在周围的环境上,目光快速扫过外间的柜子和架子,试图找到一丝线索,

可这里除了书籍和笔墨,什么都没有。过了约莫半个时辰,顾晏之终于处理完公务,

从内间走出来。他看到沈清辞还站在原地,神色平静地问:“怎么还没走?

” 沈清辞连忙垂首道:“回大人,小厮说让我在此等候。” 顾晏之点点头,

走到桌边坐下,端起那碗已经微凉的莲子羹,却没有喝,只是用勺子轻轻搅动着。

“你叫阿辞?” 他突然开口,声音比刚才柔和了几分。沈清辞心中一紧,应道:“是,

大人。” 顾晏之抬眸看她,目光落在她的手上 —— 她的手指纤细,指腹却带着薄茧,

那是常年做绣活留下的痕迹。“针线房的活计很重?” 他问。沈清辞没想到他会关心这些,

愣了一下才回道:“回大人,不重,都是分内之事。” 顾晏之 “嗯” 了一声,

没再说话,继续搅动着莲子羹。书房里静得只剩下勺子碰撞碗壁的声音,沈清辞站在一旁,

只觉得时间过得格外缓慢,心跳也越来越快。又过了片刻,顾晏之放下勺子,

对小厮道:“让她回去吧,以后若是晚了,便不用等在这里。” 小厮应了声 “是”,

沈清辞连忙躬身行礼,转身快步离开。走出主院,她才发现自己的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

晚风一吹,竟有些发凉。回到偏院,沈清辞躺在床上,辗转难眠。

顾晏之的模样在她脑海中反复浮现,他的冷漠,他的疲惫,还有他那句不经意的关心,

都让她心绪不宁。她恨顾晏之,恨他毁了沈家,可今日近距离接触后,

她又觉得这个人似乎并非她想象中那般十恶不赦。“阿辞,你在想什么?

” 同屋的姑娘见她翻来覆去,轻声问道。沈清辞回过神,连忙道:“没什么,只是有点冷。

” 她说着,拉过被子盖住自己,闭上眼睛,强迫自己不再去想顾晏之。她告诉自己,

无论顾晏之是什么样的人,他都是沈家的仇人,她绝不能动摇,复仇才是她唯一的目标。

可有些情绪,一旦生根,便难以轻易拔除。从那以后,沈清辞总能偶尔遇到顾晏之。

有时是在庭院里,他正与人议事,看到她路过,会微微点头;有时是在走廊上,他拿着书卷,

会随口问她一句 “针线房的活计忙不忙”;甚至有一次,她不小心打翻了绣篮,

顾晏之恰好经过,还伸手帮她捡起了掉落的绣线。每一次接触,

都让沈清辞心中的矛盾更深一分。她既希望能多接近顾晏之,寻找复仇的机会,

又害怕自己会在这一次次的接触中,忘记家人的血海深仇。她看着顾晏之处理公务时的专注,

看着他偶尔对着庭院里的花草失神,看着他对下人的宽容,心中那道仇恨的防线,

似乎正在一点点松动。这日,刘嬷嬷突然来找她,说顾晏之身边的小厮来传话,

让她往后每日去主院书房伺候笔墨,不用再去针线房了。沈清辞听到这个消息,

心中又惊又喜 —— 惊的是顾晏之竟会如此安排,喜的是她终于有机会靠近书房,

寻找证据。可与此同时,她又生出一丝不安,她怕自己再这样下去,

会彻底沦陷在这份不该有的情愫里。她深吸一口气,整理好衣襟,一步步走向主院书房。

廊下的玉兰花开得正盛,白色的花瓣落在她的肩头,带着淡淡的香气。她抬起头,

看着书房那扇紧闭的门,心中默念:沈清辞,记住你的使命,莫要忘了血海深仇。

可指尖的颤抖,却暴露了她内心的不平静 —— 这场以复仇为名的潜伏,似乎从一开始,

就注定了会是一场痛苦的纠缠。第二章 真相浮现,爱恨交织晨光透过窗棂,

洒在顾府书房的青砖上,映出细碎的光斑。沈清辞提着铜制的暖炉,轻手轻脚地走进书房,

炉中炭火燃得正好,散发出温暖的气息。顾晏之已经坐在案前,身着月白色常服,

手中捧着一卷书,晨光落在他的侧脸,柔和了他平日里冷硬的轮廓。“大人,晨间寒凉,

奴婢给您添了暖炉。” 沈清辞将暖炉放在案边,声音轻柔,

目光却下意识地扫过案上的书卷 —— 那是一本关于刑律的典籍,

书页间夹着一张素色书签。这些日子在书房伺候,她早已将这里的布局摸得一清二楚,

书架上的书籍按经史子集分类,最内侧的柜子上了锁,想来是存放重要卷宗的地方。

顾晏之 “嗯” 了一声,放下书卷,目光落在她身上。这些日子,沈清辞的细心与沉稳,

他都看在眼里。她不像府里其他侍女那般拘谨或刻意讨好,总是安安静静地做事,

研墨时会精准地控制水量,递茶时会避开他握笔的手,甚至在他处理公务到深夜时,

会默默在一旁点上安神的熏香。这般妥帖,让他渐渐习惯了她的存在。“今日有同僚来访,

你在一旁伺候,无需多言。” 顾晏之的声音依旧平淡,却少了几分疏离。

沈清辞垂首应道:“是,大人。” 她心中却泛起一丝紧张 —— 同僚来访,

或许会提及过往的案子,说不定能从中听到关于沈家案的蛛丝马迹。临近午时,

顾晏之的同僚果然来了,是吏部侍郎周大人。两人在书房内议事,沈清辞奉了茶后,

便站在角落,假装整理书架,实则仔细听着他们的谈话。可两人谈的多是朝堂琐事,

关于刑案的内容寥寥无几,她正有些失望,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清脆的笑声。“表哥,

我来看你啦!” 一个身着粉色衣裙的女子快步走进书房,梳着精致的双环髻,

发间插着珍珠簪子,面容娇俏,正是顾晏之的表妹柳如眉。她是顾府的常客,

自小与顾晏之一同长大,对他心存爱慕,府里上上下下都默认她是未来的顾夫人。

柳如眉一进门,目光便落在了角落的沈清辞身上,眉头瞬间皱了起来。她早就听说,

最近有个叫 “阿辞” 的侍女深得表哥看重,不仅能在书房伺候,

还时常得到表哥的特殊关照。今日一见,这侍女虽穿着朴素,却生得清丽脱俗,

尤其是那双眼睛,清澈明亮,让她心中顿时生出几分嫉妒。“表哥,

你怎么让一个来历不明的侍女在书房伺候?若是泄露了公务,可如何是好?

” 柳如眉走到顾晏之身边,语气带着几分撒娇,目光却带着敌意看向沈清辞。

顾晏之放下茶杯,淡淡道:“阿辞做事稳妥,不会出什么事。”周大人见状,

笑着打圆场:“柳姑娘多虑了,顾大人看人向来准,这侍女瞧着便知是个安分的。

” 柳如眉却不依不饶,走到沈清辞面前,上下打量着她:“你就是阿辞?哪里人氏?

家里还有什么人?”沈清辞心中一紧,她的身世本就是编造的,若是被追问下去,

难免会露出破绽。她垂首道:“回姑娘,奴婢是乡下出身,父母早亡,因家乡遭了灾,

才来京城谋生。” 柳如眉冷笑一声,伸手扯了扯她的衣袖:“乡下出身?

倒瞧着有几分灵气,就是不知这灵气,是不是用来勾引人的。”这话带着明显的羞辱,

沈清辞的指尖悄悄攥紧,却依旧保持着平静:“姑娘说笑了,奴婢只是尽心伺候大人,

不敢有其他心思。” 顾晏之见柳如眉越说越过分,皱眉道:“如眉,不得无礼。

” 柳如眉见顾晏之为了一个侍女训斥自己,心中更是委屈,眼圈一红,

从随身的荷包里掏出一件东西,摔在沈清辞面前。“我不过是提醒你安分守己,

你还敢不服气?你认得这东西吗?” 柳如眉的声音带着几分得意。沈清辞低头一看,

心脏骤然停跳 —— 那是一枚玉佩,玉佩上刻着一个 “沈” 字,

款式正是当年沈家的家传玉佩!她的父亲曾说过,这玉佩是沈家的象征,

只有嫡亲子女才能佩戴,当年她侥幸逃脱时,身上也带着一枚,后来为了换取盘缠,

不得不当了出去。“这…… 这是……” 沈清辞的声音带着颤抖,

手指不受控制地伸向那枚玉佩。柳如眉见状,更加得意:“怎么?你认得?

这可是当年通敌叛国的沈家之物,我表哥当年查抄沈家时,特意留了几件做纪念,

我也是今日偶然从表哥的旧物箱里翻出来的。”“通敌叛国” 四个字,像一把尖刀,

狠狠刺进沈清辞的心脏。她猛地抬头,看向顾晏之,眼中充满了震惊与不敢置信。

顾晏之也没想到柳如眉会突然拿出沈家的玉佩,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如眉,

谁让你动我的东西?”柳如眉被顾晏之的语气吓到,却依旧嘴硬:“表哥,

我只是想让她知道,你可是办过大案的人,不是她能随便接近的。再说,

显示全部
不想错过《古代言情》更新?安装地瓜软件园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
全文阅读
终身免费

精品推荐

最新小说

相关资讯